<rp id="jsi24"><dl id="jsi24"></dl></rp>
      淮南市婦幼保健院歡迎您! 微信公眾號導醫(yī)臺:0554-3622181
      醫(yī)學法規(guī)

      《民法典》對生活的影響——人格權編

      時間:2022-05-13 10:26:18 點擊:0 作者:淮南市婦幼保健院

      一、死者的人格受法律保護嗎?

      image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四條: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死者沒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普法講堂

      死者的人格受法律保護。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人格可能遭受他人侵害。例如,未經許可而擅自使用死者的姓名、肖像;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死者的名譽、榮譽;非法披露、利用死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非法利用、損害死者的遺體(包括尸體、尸骨、骨灰)等。在這種情況下,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恢復名譽并賠償精神損害。如果死者沒有配偶、子女并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也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二、人格權正在被侵害,受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請禁令保護嗎?

      image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七條:民事主體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害其人格權的違法行為,不及時制止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

      普法講堂

      在網絡時代,有些侵害人格權的行為,如果無法被及時制止,可能造成不可逆轉、難以彌補的損害。如果行為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害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違法行為,不及時制止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且民事主體對此有確切證據證明,則其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民事主體的申請合法的,人民法院應當采取責令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


      三、自然人如何進行人體捐獻?

      image0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利誘其捐獻。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據前款規(guī)定同意捐獻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也可以訂立遺囑。

      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決定捐獻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普法講堂

      自然人享有捐獻或者不捐獻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和遺體的自主決定權。人體捐獻的意愿必須合法,不得違反法律規(guī)定或違背公序良俗。人體捐獻的意愿必須真實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利誘他人捐獻。只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才有權決定捐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作出人體捐獻的有效同意。同意捐獻的表示,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或者有效的遺囑形式。如果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在該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以書面形式決定捐獻,任何一個人不同意捐獻的,都不能捐獻。


      四、單位是否有義務防止、制止性騷擾行為?

      image00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條:違背他人意愿,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機關、企業(yè)、學校等單位應當采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普法講堂

      性騷擾行為是對受害人人格權益、人格尊嚴、人格自由的侵害,會造成受害人抑郁、焦慮、恐懼以及其他健康問題,法律禁止性騷擾的行為。構成性騷擾一般應當符合以下條件:性騷擾中受害人是自然人;行為與性有關;違背他人意愿;行為一般應當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行為一般具有明確的針對性;行為人主觀上一般是故意的。被性騷擾行為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法律還規(guī)定單位應當采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單位未盡上述義務的,也可能要承擔侵權責任。


      五、超市保安可以隨意搜查顧客的身體嗎?

      image0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一條:以非法拘禁等方式剝奪、限制他人的行動自由,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普法講堂

      法律禁止非法剝奪、限制他人行動自由。綁架、非法拘禁、非法強制住院治療等行為,都構成對他人行動自由的侵害。同時,法律禁止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例如,超市、商場無權因懷疑顧客偷東西而搜查顧客身體。非法搜查他人身體、限制行動自由,侵犯了被搜查者的人格尊嚴、人格自由。在出現(xiàn)以上情形時,受害人有權請求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如果造成受害人嚴重精神損害,則受害人還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六、可以給孩子選擇父姓或母姓之外的其他姓氏嗎?

      image0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五條: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yǎng)人以外的人扶養(yǎng)而選取扶養(yǎng)人姓氏;

      (三)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shù)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風俗習慣。

      普法講堂

      姓氏凝聚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了宗族血脈和家族傳承,并且涉及社會管理,對姓氏的選擇應當進行適當規(guī)范和限制,比如不能違背公序良俗原則,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等。公民可以自由選擇姓氏,但可以選擇的姓氏僅包括以下幾種:隨父姓、隨母姓、隨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扶養(yǎng)人的姓氏,還有一條兜底條款,可以隨其他不違背公序良俗有正當理由的姓氏。所以自然人的姓氏并不是無原則地自由選取的,某些異想天開的奇葩姓名是不能取的。另外,養(yǎng)子女可以隨養(yǎng)父或者養(yǎng)母的姓氏,經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氏。


      七、別人能夠擅自使用我的肖像嗎?

      image0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八條: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

      普法講堂

      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只有合理實施下列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1)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范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2)為實施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3)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范圍內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4)為展示特定公共環(huán)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5)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權益,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行為。


      八、哪些行為屬于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

      image0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條: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

      普法講堂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或其他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例如,以暴力行為、語言、文字等方式進行侮辱。誹謗是指以書面、口頭等形式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的行為。行為人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jiān)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捏造、歪曲事實;(2)對他人提供的嚴重失實內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3)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


      九、媒體報道內容失實、侵害他人名譽權,應當如何處理?

      image0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八條:民事主體有證據證明報刊、網絡等媒體報道的內容失實,侵害其名譽權的,有權請求該媒體及時采取更正或者刪除等必要措施。

      普法講堂

      新聞報道具有時效性,如果在受害人請求更正不實報道后,媒體及時作出更正,可以最低限度地減少對人格權的侵害,減輕不實報道對社會公眾評價的影響。因此,如果報刊、網絡等媒體報道的內容失實,侵害他人名譽權,受害人有權請求該媒體及時采取更正或者刪除等必要措施。如果媒體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受害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責令該媒體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十、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都有哪些?

      image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普法講堂

      隱私權的價值在于個人自由和尊嚴的本質,體現(xiàn)于個人自主,不受他人的操縱及支配。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法律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除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1)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2)進人、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3)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4)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5)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6)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十一、哪些信息屬于法律保護的個人信息?

      image0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guī)定;沒有規(guī)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guī)定。

      普法講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個人信息處理方式的數(shù)字化轉變,個人信息被侵害的風險越來越高,實踐中個人信息泄露現(xiàn)象十分嚴重。有鑒于此,《民法典》針對個人信息作出較為細致的規(guī)定,以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都屬于個人信息。個人信息可以分為個人私密信息與非私密信息,關于私密信息,還應適用隱私權保護的規(guī)定。

      (來源:《生活中的民法典》)

      相關內容
      全站foot頂

      導醫(yī)臺:0554-3622181辦公室:0554-3622926

      醫(yī)院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區(qū)水仙路東、民祥街南

      Copyright © 2025淮南市婦幼保健院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

      微信公眾號

      淮南市婦幼保健院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

      返回頂部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国产二区,精品主播粉嫩在线无码视频,国产h片量多网站,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rp id="jsi24"><dl id="jsi24"></dl></rp>